首页

搜索 繁体

民国小百姓 第20章(1 / 3)

这两本教材因为空间压缩,每本印完后的成品还不足一百页。

“不少啦,毕竟是新机器,还要多熟悉熟悉,蜡纸刻印也是个技术活,”说到这里,春妮心中一动:“常先生想给其他学校也配发这套教材吗?”

常先生果然没否认:“你不是跟小方说,学生们得有本课本随时在手里,方便他们温故而知新吗?我觉得这想法不错。可你们的印速提不上来,只怕这事难办。”

春妮笑道:“这还不简单,拿这本《国文》举例。这本书一共编入三十二篇诗句文章,每篇诗文大概需要两到三个课时教授,咱们没时间一次印出一整本,可以将一到两个课时的先印出来发下去,剩下的再印再发。等到一整本印完,再让学生自己将书本整理装订出来嘛。这本《数学》也是同样的道理。”

常先生点点头,忽而问她:“那假若我问你们订五千本课本,你作价几何?”

春妮心中大喜,嘴上却矜持道:“先生快别笑话我了,我就是个体育□□,订教材这种大事,您问我有什么用。”

印教材跟做木工不同,做木工是熟手活,工具磨损得慢,木头也不像纸张那样娇气。印教材的话,数量定然会更大,还有纸张,蜡纸,油墨还有机器的折耗都要考虑在内。机器来得这样不容易,即使方校长不狮子大开口,也不可能报出一毛五分钱这样的底价。再说数量这么大,只要常先生肯下订,他们就有得赚。

就像她跟校长说的那样,自己手里有点活钱,干点什么都好,不用总向常先生伸手。

常先生点着她笑:“滑头。”心里明白她定是为上回的事不肯再轻易开口,也不为难她,道:“那你回去跟你校长说一声,让他下午来我这来一趟。”

“哎!”春妮看了下窗外,这时候太阳有点高了,她回去正好赶得上吃午饭,便站了起来。

这时常先生拉开身侧的抽屉:“正好小春妮你来了,我听说你最近在跟方先生补课,这有两本书,给你拿回去看。”

春妮接过来,一本是彩绘硬皮书,书皮上写着《华国历史故事1》,应该是套装书。翻开一看,一页是插图,一页是文字,排版排得很开,看着不费劲。一本封面花花绿绿的,是本叫《三毛流浪记》的小人书。

这个春妮喜欢,她空间里是有些书,可那些都是实用性很强的操作书。她虽然是个囤积癖,像没用的小说诗歌什么的却也不会放在里边占空间。

这会儿没有了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,春妮不介意看些闲书打发时间。高高兴兴收下来,谢过常先生,匆匆忙忙就往学校赶——她怕回去晚了,没她的饭吃。

路过纱厂的时候,春妮发现那附近摆摊的人群连成一片,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聚落。

春妮不禁一叹,难怪李德三找她订的馒头越来越少,竞争那么大了啊。

而正在这时,几名倭国巡警提着警棍跟她错身而过。

春妮身后,那些小贩们像她在的时候那样,东西一卷,各凭本事,撒起腿就往巷末街尾钻。

但巡捕们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随便盯住哪个人,想捉住他还是很容易的。

春妮回身看去,一位卖草编的老头跑在了众人最后,巡警们很快扑身而上,提起棍子围着那老头就是一顿狠抽!

老头很快哀嚎着躺在地上,而巡警不见手软,将他的草编踢翻在地,几棍下去,直将老头打得口吐鲜血,不再动弹才扬长而去。

才是一个多月,这些跑起来软脚虾似的巡警们竟然变得这么凶残!

027 免费医疗

巡警离开有一会儿, 散去的人群才敢围住老头重新聚拢回来。

春妮夹在人堆里,听有人哀声叹息:“伤成这样,可怎么办?”

“那些巡警们一脚一脚全朝要害处招呼, 就没想要老杨头活。”

“有人知道老杨头住哪吗?咱们给他送回去吧。”

“我知道, 他家住在——”

春妮忍不住了: “你们不先把他抬到医馆里看看吗?”

小贩们沉默下来,片刻后有人说:“姑娘,你不知道老杨头家的情况。医馆那么贵,进去一次,什么都不干,钱就没了,他哪进得起呢?”

“我认识老杨头几十年了。他我还不知道?他就是进得起, 也舍不得。咱们还是别做多余的事,给他抬回去慢慢养着, 听天由命吧。”

“是啊。老杨头儿子媳妇都没了,就剩个孙子,往后可怎么活啊?”

“对了,他孙子现在在哪?咱们得出个人, 把他孙子叫回来。”

“说是什么小学。报,报——”

“报童小学?”

“对, 就是那。姑娘你也知道?”

“知道。老伯,你知道他孙子在报童小学的哪个校区读书吗?”

“这我就不清楚了。不过前两天,我听他提过一嘴, 说他在这摆摊,离他孙子近些, 也方便每天跟他孙子一起回家。”

“那就是江浦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