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拂了一身满 第51章(2 / 4)

姐来得高明些,不至于将一切心思都写在脸上。

&esp;&esp;她实在心力交瘁不堪其负,也不知还当如何与眼前这些血脉相连的无关之人周旋,当时连欠身问好的兴致都不再有,只站在堂上淡淡问:“父亲不远千里令长兄北上将女儿带回,却不知是有何等重要之事要当面吩咐呢?”

&esp;&esp;第84章

&esp;&esp;——自然是有极重要的事。

&esp;&esp;宋澹默然不言, 不动声色间却与坐在下首的宋泊宋澄对视一眼,兄弟三人面上皆划过一抹异色,心底更一同盘算起眼前天下的形势。

&esp;&esp;自元彰八年始宋氏便因受夺嫡之乱牵连被迫迁出长安, 此后虽避一时之祸却难免与东宫离心,是以新帝登基后迟迟不肯下旨召宋氏兄弟左迁归朝, 其一族在朝中的地位也渐渐显得微妙尴尬起来;原本宋澹想着若幺女果真能同颍川侯成婚, 日后得夫家多番提携、宋氏前程自然无忧,却不料对方一朝战死,此前种种寄望竟皆一应成了空。

&esp;&esp;然而上枭谷一败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,这天下的走向亦是云山雾罩扑朔迷离, 坊间盛传朝廷有意迁都洛阳, 而实际天家所虑却恐怕并非如此。

&esp;&esp;正月里谏议大夫陈蒙曾亲下江南, 表面说是为访故友、实际却泰半是奉圣命来探宋氏的口风——他毕竟自新帝还居东宫时便侍奉左右,当是正正经经的天子近臣了。

&esp;&esp;“那逆王与钟曷大逆不道与虎谋皮, 以致如今中原动荡兵戈屡起, 宋公却携一族在这温软江南躲清闲,真是好福气。”

&esp;&esp;这句笑语状似调侃,背后却自藏有几多深意, 彼时宋澹也拿不准这其中是否夹杂天子申斥,便只得半真半假地与之打太极, 回道:“长文有所不知……我与仲汲早欲北归长安同赴国难为君尽忠, 奈何此前一步踏错却是无颜再上书陈情,而今困居江南实是情非得已啊……”

&esp;&esp;陈蒙闻言摇头笑笑,捋胡须的动作却是渐渐放缓,俄而回望宋澹道:“陛下仁德宽厚、自不会计较那些陈年旧事, 若宋公果真心怀报国之念,眼下分明正是时机。”

&esp;&esp;宋澹心中一动, 面上却是不显,只拱手问:“不知长文此言是指……”

&esp;&esp;陈蒙摆摆手,假作所言只是友人间的闲话,又道:“你我皆知天子最是倚重方氏之人,如今方侯殉国陛下终日寝食难安,别说是那西都长安,恐怕就连东都洛阳也……”

&esp;&esp;这话……

&esp;&esp;“难道陛下竟有意南渡?”宋澹微微睁大了眼睛。

&esp;&esp;陈蒙讳莫如深,两指细捻胡须、悠悠道:“西北一线溃败,东侧谢氏也未必就挡得住东突厥,一旦战事有变都畿道也将为胡虏鱼肉,又岂能算是安稳妥帖的去处?”

&esp;&esp;此言十分在理。

&esp;&esp;东西二都原本相距不过六百余里,若逢兵败只一眨眼的工夫便会被敌寇打上门来,自然不如南渡过江来得令人心安;如今朝廷对此隐而不宣,想来也是怕告诸天下会引得人心愈发动荡,自古失中原者皆难定天下,陛下定也不愿早早背上失地天子的千古骂名。

&esp;&esp;既如此,那么……

&esp;&esp;“宋公……”

&esp;&esp;陈蒙徐徐一叹,眼神同样深了。

&esp;&esp;“金陵宋氏本为江南第一望族,在这中原之外自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——若陛下果真决意南下迁都……宋氏又会否与天子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呢?”

&esp;&esp;试探之意至此终于展露无疑,宋澹不及心惊便匆匆起身一揖到底,所拜非陈蒙而是其身后的天子,又恭声道:“臣之一族深受天恩荫蔽,自当剖肝沥胆衔环以报,今社稷不宁奸邪当道,我族当庶竭驽钝为陛下驱驰,凡江南士族必无有不从。”

&esp;&esp;这一番忠心表得十足响亮,几乎已是在对新君保证将为其整肃盘踞于江南的诸多世家势力,陈蒙听后大抵也颇感满意、称必将宋公今日所言上达天听,沉默半晌后又微微压低了声音,说:“陛下体恤臣子,自也不会令忠良寒心——若宋公果真赤血丹心一意为国,那这中宫皇后之位……”

&esp;&esp;皇后之位……?

&esp;&esp;宋澹闻言一愣,这回却是再也无法遮掩眼中惊异之色,又问:“可皇后……?”

&esp;&esp;……不早就是方氏那位嫡女了么?

&esp;&esp;“那位娘娘离宫一年有余,自是早与陛下离心……”陈蒙的叹息声更沉重了些,“如今方侯与先国公夫人又相继辞世,恐……”

&esp;&esp;这话点到为止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